社會局的數字是怎麼估出來的呢?公文說,是依據「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」查調「102年申報戶」綜合所得累進稅率5%以下之65歲老人其「申報戶」年利息所得總額新台幣5萬元以上之人暨「104年8月17日之財產歸戶資料執行相關查調統計資訊」。
有報稅經驗的粉絲一定明白,申報綜合所得稅不會有房產資料,頂多有貸款或租金收入,財產歸戶則分為個人全國財產總歸戶和全戶全國財產總歸戶。換句話說,社會局是先從報稅資料中查找65歲以上老人的「申報戶」,篩出擁有「年利息所得總額新台幣5萬元以上」的人數。再從財產總歸戶資料撈出擁有房產的家戶人數。
假設今年有一對65歲以上的夫妻由兒子申報扶養,兒子名下沒有存款,全戶也沒有房產,這對夫妻會被歸類於沒有利息存款5萬元,也沒有不動產750萬元之列。明年改由女兒申報扶養,女婿也同時申報扶養自己的父母,女婿一家擁有年利息所得總額5萬元以上,也擁有750萬元的房產,於是,在所得申報戶或全戶全國財產總歸戶的計算,這四位老人家,都會被歸於利息存款5萬元以上者6萬960人、不動產750萬以上者3萬5007人之列。
聰明的粉絲應該早發現另一個重點,利息存款5萬元以上者6萬960人、不動產750萬以上者3萬5007人,這兩個數字應該有部分重疊,有人可能同時擁有兩者,有人可能只擁有其中一項。簡單說,能夠同時擁有這兩項的人,絕對低於6萬人,也就是集合數學中,交集(兩數據的重疊之處)的概念。
偏偏我們的高材生龍市長,號稱留學美國耶魯的博士,自封為民調祖師爺,卻用集合數學的聯集,將6萬960人和3萬5007人相加,成了9萬人,占了受補助人口15萬2170人的「六成」。
龍市長派出的網軍,前陣子跑去環保團體的臉書打筆戰,指責別人拿出舊數據討論空汙問題。龍市長,你的社會局拿出三年前的舊數據來做為刪除老人健保的推估依據,會不會太離譜?況且,連數字運算能力都有待加強!